2016/11/5,我上白金了。稍微意外地,這是玩 LOL 六年來第一次。我雖然不是什麼每天都要打三場的重度玩家,但好歹也持續玩了六年,對各種職業隊伍更是如數家珍,可以算是個標準的 LOL 迷了。但事實就是這樣,我也不想說什麼之前我也做得到只是沒盡力的屁話。從技術上,心態上,理解上,對遊戲的熱情各方面來說,S6 是我第一次能夠攀上白金門檻。
2016 年 4 月,在「櫻花盛開時」,riot 直營日服終於開始營運了。雖然到現在還在 beta。我對日服配音等等的在地化 feature 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能用低 ping 玩畢竟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一開始我還沒打算在日服生根,只轉了一個 NA 的分身過來,練到 30── 還課了不少金,但最後還是轉了本尊,抱著就算日服營運爆炸,也還能轉回 NA 的想法。因為這樣的經驗,我對日服 pre30 跟 post30 的玩家群都稍微有些接觸。
pre30 的玩家層 ── 就如同大家所想像的 ── 充滿了中國人。其實也有不少韓國人,佐以一些台灣人 ── 總而言之原生日本玩家感覺是相當少的,而看到這個情況,我想就更少了。LOL 的 pre30 level grinding 遊戲體驗本來就差,再配上這個玩家族群,我想日服的前景確實是相當令人擔憂的。
但 post30 就可以遇到很多,我猜想應該是 NA 的老玩家把帳號轉回來的。你或許需要一點 normal 勝差或 ranked MMR 才能遇到他們。總而言之,日服還是有日本人的,只是不多新手。我的觀察啦。當然,post30 還是會遇到中國人。
日服的遊戲體驗其實在一開始是相當令人驚訝的。我打了 NA 六年,其中可以算有半年在 TW,對於各種嘴砲是司空見慣,不管是嘴隊友還是嘴對手。NA 比 TW 好一點,但結束後的大廳對話找戰犯仍然是非常合理且常見的狀況。然而在日服,我竟然(可能是幾年內第一次)看到有人在結束後的大廳討論遊戲內容與打法。我永遠不敢想像在 TW 看到這個光景。當然日服仍然是有嘴砲的,雖然日文用詞感覺就是弱了一些,不過你仍然能感受到 the tilt is real。日服不是完美的伺服器,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聖人,但玩家體驗而言,比 NA 與 TW── 特別是後者 ── 好太多了。去掉那些永遠只會在聊天室講中文跟 SB 的中國人玩家的話。
不過日服畢竟就是人少,這點反應在 queue time 與 MMR 組成上。我就算每場都排 support 還是要排兩分鐘以上,而隊伍組成的 range 也相當大。我曾經打過一場下路兩個人都在 BO5,不過一個是我在打升白金 BO5,另一個在打升鑽石 BO5。整整差了五區。
因為我的帳號是從 NA 轉過來的,裡面帶有 S5 的隱藏積分 ── 我甚至還在 NA 打過一場預選 ── 所以這個分數其實不是很公正,不過就結論上來說,10 場預選打完我是從金四起跑。剛開始打 rank 的時候,也許是那時候人還比較多吧,日服玩家的實力不如 TW 甚至 NA 的感覺還蠻強烈的。我在金四遇到的對手,我覺得在 TW 可能甚至還在銀牌吧。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太愛嘴隊友了所以打不過 BO。金四 BO3 我甚至因為隱藏積分直接跳區上金二。那個時候我對自己能上日服白金是很有自信的。不過後來我放了很久很久沒打,再次拾起打算第三度叩關白金的想法,大概已經是九月了。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具備彈性的玩家,能完美配合隊伍選出最適當的英雄,但這幾年來一些爬分老生常談看了沒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我知道 OTP(one trick pony)才是爬分最簡單有效的方式。而這次我就成為了一名 Nami OTP。選擇 nami 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因為 worlds 看到她是 meta 角(但版本其實根本不同!)。當然,nami 本身也跟我的打法很配,本來就是我的口袋名單之一。既然她是 meta 角,那麼我想就是她了,就這樣開始了 spam nami 之路。
nami 這隻英雄:
pros:
- sustain
- 兩個 AOE 硬 CC,clutch play 能力
- 強大的 disengage
- E 可以簡單有效地強化 AD
cons:
我很喜歡 sustain 這點,這能讓我在弱勢 lane matchup 仍然持有農兵打後期的本錢。簡單說就是提升容錯率。disengage 也很適合 solo queue,有時候有些會戰你就是不想打,避戰是避免更早輸掉遊戲的方式之一。傷害偏低這點讓我有些頭痛,畢竟我前一個 main 是 lulu,他的功能性跟 nami 很像,但更侵略,有時候我甚至能一個人贏下這條線來。nami 的 trade 能力非常優秀,但要輾過下路基本上需要命中水球以及 AD 的配合。整體而言,nami 有很大的 win game 潛力,但他是一個偏保守的 pick。
Q:
水球是關鍵技能。我的意思是說,靠著 WER 你就可以裝忙裝得八分像,但若你想要成為一個 good nami,那你就必須命中一些關鍵水球。我以前非常不擅長這種圓形 skillshot,我現在還是很不擅長,但是比以前好一點。爬分途中,我也命中了幾個 clutch bubble,每次我心裡都會上演這一幕。
我也受過幾次隊友的稱讚,而基本上他們都是在 clutch bubble 命中後才會這樣說。它會是你爬分路上不可或缺的武器。至於命中率,我想就只能多練靠經驗了。
W:
這是 nami 的招牌技能,你用它來進攻,你用它來防守。這也是 nami 耗魔的主要原因。選擇讓它在隊友還是敵人身上彈兩次需要瞬間的判斷,這部分我仍然做不好。不過只要水波在那邊彈,這個 nami 就算有做事了。
E:
一樣是點出去以後就沒我的事的裝忙技能了。當然在線上或是一些追擊狀況是會有點自己的需求。在線上 E 自己騷擾其實非常地煩,也是一個 nami 的基本功之一。這招有個特色,就是飛射物已經出去了再點英雄效果一樣會在,因此這部分如果你反應夠快可以有一些偷吃步,比如說看到 cait 爆頭出去了,MF 的 Q 已經從小兵要彈到身上了,EZ 的 Q 看起來對面已經躲不掉了,這時再給他們 E,一樣會立刻吃到效果。是一個比較有效率使用魔力的方式。
R:
其實我還蠻常用這招擋掉對面位移的。在我看來這招真的是 disengage 的極致,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打斷對面的進攻節奏。範圍算大,射程又長,也是一個不太會犯大錯的技能。
Item Build:
通常我會藍跳起手,追求回魔跟傷害。只有一個情況我會黃跳起手,就是對面強開實在太多,連 disengage 之神 nami 都覺得處理不來,我就會尋求 shurelia 的加速強化避戰能力。核心是日輪跟魔鍋。魔鍋是非常必要的,因為 nami 非常缺魔。問題只在於 rush 日輪還是魔鍋,通常來說對面 wombo combo 我就會衝日輪,看起來戰局會膠著的我就會衝魔鍋。
That’s all I guess.
其實白金在 S6 真的已經不算什麼了,只能算是很弱的玩家裡比較不弱的那一邊,但這是 S2 以來我對自己期許的目標,我曾經一度放棄過,如今能夠達成,我覺得算是對自己 LOL 生涯的一個里程碑。
玩了六年,不是隨時都非常熱情,曾經我以為我終於膩了這個遊戲,但當十月 worlds 開打,看著這些最高強度的 LOL 比賽,我才發現…其實我還是很喜歡很喜歡這個遊戲的。我仍然在每一場遊戲中都感受到很多樂趣。
S7 在即,我可以看到這遊戲就像它六年來一樣變得越來越好,有些 features 讓我感到很期待,我想我暫時還是會繼續玩下去。
而這一次,我希望自己能爬到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