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5,我上白金了。稍微意外地,這是玩 LOL 六年來第一次。我雖然不是什麼每天都要打三場的重度玩家,但好歹也持續玩了六年,對各種職業隊伍更是如數家珍,可以算是個標準的 LOL 迷了。但事實就是這樣,我也不想說什麼之前我也做得到只是沒盡力的屁話。從技術上,心態上,理解上,對遊戲的熱情各方面來說,S6 是我第一次能夠攀上白金門檻。
2016 年 4 月,在「櫻花盛開時」,riot 直營日服終於開始營運了。雖然到現在還在 beta。我對日服配音等等的在地化 feature 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能用低 ping 玩畢竟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一開始我還沒打算在日服生根,只轉了一個 NA 的分身過來,練到 30── 還課了不少金,但最後還是轉了本尊,抱著就算日服營運爆炸,也還能轉回 NA 的想法。因為這樣的經驗,我對日服 pre30 跟 post30 的玩家群都稍微有些接觸。
pre30 的玩家層 ── 就如同大家所想像的 ── 充滿了中國人。其實也有不少韓國人,佐以一些台灣人 ── 總而言之原生日本玩家感覺是相當少的,而看到這個情況,我想就更少了。LOL 的 pre30 level grinding 遊戲體驗本來就差,再配上這個玩家族群,我想日服的前景確實是相當令人擔憂的。
但 post30 就可以遇到很多,我猜想應該是 NA 的老玩家把帳號轉回來的。你或許需要一點 normal 勝差或 ranked MMR 才能遇到他們。總而言之,日服還是有日本人的,只是不多新手。我的觀察啦。當然,post30 還是會遇到中國人。
日服的遊戲體驗其實在一開始是相當令人驚訝的。我打了 NA 六年,其中可以算有半年在 TW,對於各種嘴砲是司空見慣,不管是嘴隊友還是嘴對手。NA 比 TW 好一點,但結束後的大廳對話找戰犯仍然是非常合理且常見的狀況。然而在日服,我竟然(可能是幾年內第一次)看到有人在結束後的大廳討論遊戲內容與打法。我永遠不敢想像在 TW 看到這個光景。當然日服仍然是有嘴砲的,雖然日文用詞感覺就是弱了一些,不過你仍然能感受到 the tilt is real。日服不是完美的伺服器,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聖人,但玩家體驗而言,比 NA 與 TW── 特別是後者 ── 好太多了。去掉那些永遠只會在聊天室講中文跟 SB 的中國人玩家的話。
不過日服畢竟就是人少,這點反應在 queue time 與 MMR 組成上。我就算每場都排 support 還是要排兩分鐘以上,而隊伍組成的 range 也相當大。我曾經打過一場下路兩個人都在 BO5,不過一個是我在打升白金 BO5,另一個在打升鑽石 BO5。整整差了五區。
因為我的帳號是從 NA 轉過來的,裡面帶有 S5 的隱藏積分 ── 我甚至還在 NA 打過一場預選 ── 所以這個分數其實不是很公正,不過就結論上來說,10 場預選打完我是從金四起跑。剛開始打 rank 的時候,也許是那時候人還比較多吧,日服玩家的實力不如 TW 甚至 NA 的感覺還蠻強烈的。我在金四遇到的對手,我覺得在 TW 可能甚至還在銀牌吧。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太愛嘴隊友了所以打不過 BO。金四 BO3 我甚至因為隱藏積分直接跳區上金二。那個時候我對自己能上日服白金是很有自信的。不過後來我放了很久很久沒打,再次拾起打算第三度叩關白金的想法,大概已經是九月了。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具備彈性的玩家,能完美配合隊伍選出最適當的英雄,但這幾年來一些爬分老生常談看了沒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我知道 OTP(one trick pony)才是爬分最簡單有效的方式。而這次我就成為了一名 Nami OTP。選擇 nami 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因為 worlds 看到她是 meta 角(但版本其實根本不同!)。當然,nami 本身也跟我的打法很配,本來就是我的口袋名單之一。既然她是 meta 角,那麼我想就是她了,就這樣開始了 spam nami 之路。
nami 這隻英雄:
pros:
- sustain
- 兩個 AOE 硬 CC,clutch play 能力
- 強大的 disengage
- E 可以簡單有效地強化 AD
cons:
我很喜歡 sustain 這點,這能讓我在弱勢 lane matchup 仍然持有農兵打後期的本錢。簡單說就是提升容錯率。disengage 也很適合 solo queue,有時候有些會戰你就是不想打,避戰是避免更早輸掉遊戲的方式之一。傷害偏低這點讓我有些頭痛,畢竟我前一個 main 是 lulu,他的功能性跟 nami 很像,但更侵略,有時候我甚至能一個人贏下這條線來。nami 的 trade 能力非常優秀,但要輾過下路基本上需要命中水球以及 AD 的配合。整體而言,nami 有很大的 win game 潛力,但他是一個偏保守的 pick。
Q:
水球是關鍵技能。我的意思是說,靠著 WER 你就可以裝忙裝得八分像,但若你想要成為一個 good nami,那你就必須命中一些關鍵水球。我以前非常不擅長這種圓形 skillshot,我現在還是很不擅長,但是比以前好一點。爬分途中,我也命中了幾個 clutch bubble,每次我心裡都會上演這一幕。
我也受過幾次隊友的稱讚,而基本上他們都是在 clutch bubble 命中後才會這樣說。它會是你爬分路上不可或缺的武器。至於命中率,我想就只能多練靠經驗了。
W:
這是 nami 的招牌技能,你用它來進攻,你用它來防守。這也是 nami 耗魔的主要原因。選擇讓它在隊友還是敵人身上彈兩次需要瞬間的判斷,這部分我仍然做不好。不過只要水波在那邊彈,這個 nami 就算有做事了。
E:
一樣是點出去以後就沒我的事的裝忙技能了。當然在線上或是一些追擊狀況是會有點自己的需求。在線上 E 自己騷擾其實非常地煩,也是一個 nami 的基本功之一。這招有個特色,就是飛射物已經出去了再點英雄效果一樣會在,因此這部分如果你反應夠快可以有一些偷吃步,比如說看到 cait 爆頭出去了,MF 的 Q 已經從小兵要彈到身上了,EZ 的 Q 看起來對面已經躲不掉了,這時再給他們 E,一樣會立刻吃到效果。是一個比較有效率使用魔力的方式。
R:
其實我還蠻常用這招擋掉對面位移的。在我看來這招真的是 disengage 的極致,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打斷對面的進攻節奏。範圍算大,射程又長,也是一個不太會犯大錯的技能。
Item Build:
通常我會藍跳起手,追求回魔跟傷害。只有一個情況我會黃跳起手,就是對面強開實在太多,連 disengage 之神 nami 都覺得處理不來,我就會尋求 shurelia 的加速強化避戰能力。核心是日輪跟魔鍋。魔鍋是非常必要的,因為 nami 非常缺魔。問題只在於 rush 日輪還是魔鍋,通常來說對面 wombo combo 我就會衝日輪,看起來戰局會膠著的我就會衝魔鍋。
That’s all I guess.
其實白金在 S6 真的已經不算什麼了,只能算是很弱的玩家裡比較不弱的那一邊,但這是 S2 以來我對自己期許的目標,我曾經一度放棄過,如今能夠達成,我覺得算是對自己 LOL 生涯的一個里程碑。
玩了六年,不是隨時都非常熱情,曾經我以為我終於膩了這個遊戲,但當十月 worlds 開打,看著這些最高強度的 LOL 比賽,我才發現…其實我還是很喜歡很喜歡這個遊戲的。我仍然在每一場遊戲中都感受到很多樂趣。
S7 在即,我可以看到這遊戲就像它六年來一樣變得越來越好,有些 features 讓我感到很期待,我想我暫時還是會繼續玩下去。
而這一次,我希望自己能爬到鑽石。
S14 Recap
I did not play a lot of league during 2024, but I had a few unforgettable moments nonetheless.
January 7, 2025
S13 Recap
After a three years gap, I'm back to league.
January 23, 2024
Immortal
"Immortal" 有數種含義,我藉由一則 league 的軼聞對其中一種含義得到更多理解。
March 12, 2021
S10 Recap
Season 10 was the most eventful league season for me, as I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a successful team as part of it.
January 8, 2021
A Taste of Competitive Gaming
Thanks to Clash, I got to have a taste of playing organized League of Legends, and it felt amazing.
May 13, 2020
ArchiveA Redemption Three Years Later
CD PROJEKT RED made a promise about Night City, which they broke. Three years later they had another attempt, and to me, it was their redemption.
January 13, 2025
S14 Recap
I did not play a lot of league during 2024, but I had a few unforgettable moments nonetheless.
January 7, 2025
Thoughts on Building a Game with XState
After hearing about XState's good reputation for years, I used it to build the prototype for my game. These are my thoughts.
January 4, 2025
Under the Hood: Diablo II Item Generation
A system design research turned into a reconciliation with a game I didn't know I was so in love with, so I wrote a research note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November 8, 2024
Site Patch Notes: 2024 Redesign
The 2024 redesign is finally here! I went on a journey of learning editorial design, and did an overhaul to this site's design, both functionality-wise and visual-wise.
August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