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orts
在 S8 參戰 worlds 第一次現場觀看 LOL 的線下賽之後,S9 我看了兩場比賽:
S9 MSI (Taipei, Taiwan)
S9 MSI 是很棒的經驗,是我唯一一次看過的 BO 制淘汰賽。TL 對上 IG 賽前,我完全不報期待,也因此 TL 拿下第一場時,老實說我眼眶都有些濕了。自 C9 在 S8 拿到佳績以來,這是另一次讓我覺得,啊,NA 也是個能讓支持者感到驕傲的賽區。也許是因為在台北比賽吧,為中國隊伍的敵手加油的 "Let's go Liquid" 喊聲整齊劃一,身為 NA 迷當下是很高興的。
另一場 BO 也非常精彩,抬著脖子頂著酸痛就這樣看了五場比賽,最後 G2 flex Syndra 跟壓箱 Pyke top,以及 Faker 跟 Caps 的各種美技,你會發現,以往都是一個人在電腦前驚呼,也許了不起在 ptt 推文或是 discord 輸入「太神啦」,但在現場比賽則是全場與自己同時不禁讚歎,那樣同屬於同一個 community 的歸屬感真的很棒。
LCS Summer Split (Los Angeles, United States)
當時我不知道還可以看多久 TSM Bjergsen (後來知道也許不用那麼擔心),所以我決定一了百了,直接到 Santa Monica 去看 LCS。身為 9 年老 NA 迷,這趟旅行自然也包含了朝聖的概念。踏入會場看到那個 Regi 舉盃慶祝的經典壁紙,懸掛在天花板上的 TSM 冠軍旗幟,還有那個早在螢幕前看過幾十次的會場,都有種夢想成真的不現實感。
TSM 的比賽是當天第一場,所以我在看完人生第一場現場 LCS 之後就達成了親眼看看 Bjerg 的願望。合照之後更是得到了機會向他表達 9 年老 TSM 支持者的想法,他則是還以擁抱。你還能要求什麼呢?剛好 TSM 的社群負責人也在現場,我們與我親手製作的 TSM 團扇就這麼上了官方推特。
第二天的賽程有 "El Clasico" TSM vs C9,TSM 先拿優勢,C9 後來居上逆轉成功。途中兩方支持者高聲吶喊 "LET'S GO", "WE TAKE THOSE",也許規模比起國際賽小了點,但參與兩隻擁有悠久歷史與勁敵情懷隊伍的比賽令人難忘。
另外,還有其他 TSM 以外的 LCS 知名臉孔,像是 Kobe, Captain Flower,Huni 或是 Cody Sun,能在現場感受平常只能從 r/leagueoflegends 感受到的社群感真的很棒。
TSM
所以,結論上來說這季並不令人滿意,而我們曾一度優秀這一點更為其增添心酸。我同意我們在 Spring Split overperformed 的說法,TSM fans 也許會說我們只差一個 teamfight,只差一個 throw 就能 3-0 拿下春季冠軍,但同樣地我們也只差一點就在四強被 C9 橫掃。就是因為春季季後賽的優秀表現,才讓人抱有太多期待。
回頭看來,很難怪罪 TSM 希望測試 Grig-Akaadian 雙打野的想法,畢竟 Grig 本來就被承諾了先發位置,傷好了再給他一個機會是理所當然的。也許我們就是挑上了只適合穩定先發位置的人選。如果知道這樣的做法會破壞隊伍默契,也許他們就不會這麼做了,但這兩年來,制服組讓人感嘆「如果...」的操作又何止這一個呢?失敗的賽季一定不會是單一錯誤造成的。
Rank
S9 開季時,Riot 新增了 "Positional queue" ,也就是五路積分分開算的機制。我個人非常樂見其成,因為這個系統跟我的玩法相當契合 (後來發現我大概是少數派):
- 我會認真打每一場 rank
- 但我不會把勝負看得比生死還重要
- 我不太喜歡 NG,最主要的原因是超討厭打鏡像對決。Rank 是更公正的競技平台,包含規則跟 match making 都是
- 我想玩的角色不一定限於我最擅長那路,端看當時的心情
- 但是我基本上只有輔助能看
4 和 5 導致了我幾乎不可能在 rank 玩別路,如果我玩中路去面對輔助打出來的分數的對手,雷死隊友自己都會想檢舉自己。Positional queue 看來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理論上它能讓我不管玩哪一路都能面對到相應程度的對手,不用再煩惱每一路實力的差異。上線以後我也立刻嘗試了一陣子,重拾 S2 以來沒在 rank 再碰過的中路 (然後一如預期地打得爛透了)。
但後來發現,系統立意再良善,機制有漏洞就會被人惡意濫用。最主要的濫用法之一,是只要拿不到自己的主力位置就擺爛亂玩,反正不會影響其他位置的分數。加上許多其他我沒詳細追蹤的原因,positional queue 受到大眾極為強力的反彈,並隨後在季中遭到取消。Rank 變回老規則。但在重回輔助爬分的結果不如預期順利後,我決定再度換路玩。
過去幾年,我真心地喜歡打輔助。但輔助之所以是輔助就是因為—他不是 carry。除非你玩的是什麼很強的開戰輔助,而且你確實玩得不錯,不然帶風向的責任還是會交給隊上的 carry。偏偏我就是更擅長防禦/ 反擊類的角色,而當我失去對 meta 的掌握,以及不再能場場贏線之後,勝率顯著下降也不是太意外的結果。因此,我決定重拾自 S2 以來就沒再摸過的 carry。
先是受到 Broken Blade 某場對上 C9 比賽的表現啟發玩了一陣子 Poppy。Poppy 是隻好英雄,夠坦,有複數 CC,是可以一打三的那種坦。在 NG 打了一陣子,覺得手感不錯,這隻英雄有帶風向的能力,但到 rank 以後開始沒辦法贏線,而沒經濟領先的情況下就沒辦法打出 carry tank 的影響力。而且說真的,我並不是想玩上路,而是想玩 Poppy。在慘淡的一勝五敗之後,我覺得主玩上路爬分對當下的自己來說是個沒什麼效率的做法。
我的下一個想玩的路是 AD,它也是我季末衝刺時選用的位置。主力角色是在 Worlds 2019 大熱門的 Xayah。即使線上版本與比賽版本不同,我認為 Xayah 仍然是很強勢的英雄。而 W 配上 Lethal Tempo 的瞬間高爆發點人是我最喜歡的一點,漂亮的 orbwalk 操作看起來精采,若能自己打出來更是過癮。在使用 Xayah 爬分的那一陣子,我享受拼操作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花了十幾場 NG 才開始覺得自己的 Xayah 表現能看,而最後直到衝金成功為止打了大約十場。回頭來看,我的 Xayah 實在不怎麼樣。9W 10L,4.3/ 4.2/ 6.5,KDA 2.56 都是你不會在一個主力角色期待的數據,但我在銀牌奮鬥的最後那幾天,Xayah 確實是我能自信拿出來的角色。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是我們中路 Zed 開場就 afk 了大概 20 分鐘,但神奇地沒人抱怨,沒人投票,而且上路下路都大贏。那大概是我本季最佳 Xayah 表現。
Xayah 這隻英雄
PROS
- W 跟 E 的二段式爆發
- 還不錯的射程
- 大招自保
- W 點人很爽
CONS
最適合 Xayah 的天賦是 Lethal Tempo,配上 W 的瞬間瘋狂點人,加上 E 的回馬槍,是爆發力很高,具備十足 play making 潛力的角色。雖然沒有任何位移技,但是大招的短暫無敵也能躲過不少危機。整體而言,羽毛落點、站位跟大招時機都是需要技術的東西,但如果能掌握以上幾點,Xayah 是能扛起隊伍又有樂趣的角色。
Q
射程很長,可以拿來安全地吃兵,配上 E 就是一個低風險的換血工具。被動綁人需要三根以上的羽毛,所以 Q 以後再 A 一下就有可能綁到人,在 gank 或是開戰等等需要急著跟上 CC 的時候是必要的工具。
W
Xayah 一半的爽感就在這招。On-hit 的額外傷害加上羽毛,可以跟大多數的 AD 對點。初期在線上被 gank 時,只要不是已經被貼到臉上了,用 W 拉打順便偷插羽毛也能創造反打機會。打出漂亮的 orbwalk 就是爽。
E
毫無疑問是 Xayah 操作的精華。另一半爽感的來源。羽毛會留在地上六秒,會戰的時候如果大家持續移動,六秒前的羽毛可以創造很多驚喜。我玩了好一陣子以後才領悟到 Xayah 在線上主要的威脅除了對方失位點個幾下就很痛以外,就是靠 QE。Q 的長射程配上 E 的瞬間啟動,基本上 Q 打到就要吃 E 的傷害,來個兩三輪對方 AD 就半血了。
R
在這個銀牌很愛選 Leb, Zed, Yasuo, Lee 的世界,除了走位以外另一個可以保護你的工具就是 R 了。我的經驗是,看到有威脅的敵人到 Flash 加上一兩步的距離就可以放了,操作不是太出色的玩家想扣到最後一秒通常只會跟 Doublelift 一樣扣到明年而已。
被 ban 的備案
由於 Xayah 是女角,蠻強勢又有新 skin ,我思考了幾個備案 AD,方向是
- 可以 orbwalk ,所以 Ezreal, Jhin 之類的去掉
- 但是也不能只能 orbwalk,輸出比例裡面要有技能,所以 Vayne, Twitch 之類的去掉
- 射程不能太短,所以 Sivir, Kaisa 之類的去掉
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 Varus。練了幾場,真的也感覺不錯,不過那幾場都有輔助選 Tahm 保我,意識太高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但是實際上 Xayah 真的被選走或是 ban 掉的只有一場,所以備案也就只有上場一次而已。
第九次爬梯
S6 我爬上了人生最佳的白金五,當時是充滿動力要拼鑽,結果這幾年保金越來越難,到了 S9 已經是結算一週前才打過 promo。看數據,金牌底層的占比越來越低,S9 的金四竟然只有全體的 50%?不得不承認,為了證明比自己強的人少於比自己爛的人少,我花了八九十場,實在是弱得沒藉口了。說不定 S10 就會是我自 S2 以來第一次沒能打上金牌。
但今年幾乎每路都走過了,雖然抱著部分「這一路好像比較好爬」的想法,同時也確實是有單純想玩的英雄。玩了九年,我還是很喜歡很喜歡這個遊戲。
S10,如果能重回白金就好了啊。
S14 Recap
I did not play a lot of league during 2024, but I had a few unforgettable moments nonetheless.
January 7, 2025
S13 Recap
After a three years gap, I'm back to league.
January 23, 2024
Immortal
"Immortal" 有數種含義,我藉由一則 league 的軼聞對其中一種含義得到更多理解。
March 12, 2021
S10 Recap
Season 10 was the most eventful league season for me, as I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a successful team as part of it.
January 8, 2021
A Taste of Competitive Gaming
Thanks to Clash, I got to have a taste of playing organized League of Legends, and it felt amazing.
May 13, 2020
ArchiveA Redemption Three Years Later
CD PROJEKT RED made a promise about Night City, which they broke. Three years later they had another attempt, and to me, it was their redemption.
January 13, 2025
S14 Recap
I did not play a lot of league during 2024, but I had a few unforgettable moments nonetheless.
January 7, 2025
Thoughts on Building a Game with XState
After hearing about XState's good reputation for years, I used it to build the prototype for my game. These are my thoughts.
January 4, 2025
Under the Hood: Diablo II Item Generation
A system design research turned into a reconciliation with a game I didn't know I was so in love with, so I wrote a research note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November 8, 2024
Site Patch Notes: 2024 Redesign
The 2024 redesign is finally here! I went on a journey of learning editorial design, and did an overhaul to this site's design, both functionality-wise and visual-wise.
August 18, 2024